全自動活細胞成像儀是一種用于高精度、高通量觀察和分析活細胞的設備。該儀器能夠在不破壞細胞的情況下,實時獲取細胞形態、動態行為及其分子標記物的分布情況,為細胞生物學、藥物篩選、疾病機制研究等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。

1.激光共聚焦顯微鏡(LSM):是許多活細胞成像儀的核心技術之一。該顯微鏡利用激光掃描的方式獲取細胞圖像,能在微米甚至納米級別實現高分辨率成像。通過設置不同的激光波長,能夠觀察到細胞內不同結構和分子標記物的分布。
2.熒光成像:使用熒光染料或熒光蛋白對細胞進行標記,然后通過特定的激光照射激發熒光信號。熒光信號經過探測器捕獲并形成圖像。通過選擇不同的熒光染料或蛋白質,可以同時觀察多種細胞結構或分子事件。
3.實時監控與成像:配備了溫控、CO2控制等系統,確保細胞在理想環境下存活。圖像采集通常可以持續數小時、數天,甚至更長時間,從而記錄下細胞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過程。
4.圖像分析與數據處理:通過計算機軟件對圖像進行自動化處理和分析,提取細胞形態、運動軌跡、增殖速度等關鍵數據。這一過程不僅提高了效率,還能避免人為誤差。
主要組成部分:
1.光學系統:包括顯微鏡的光源、鏡頭、激光器、熒光濾光片等。高質量的光學系統是保證成像清晰度和分辨率的關鍵。
2.樣品平臺:通常配備了精密的自動平臺,可以進行樣品的定位和移動。該平臺能夠實現多孔板的自動加載和精確定位,從而確保每個樣本都能得到準確成像。
3.溫控與環境控制系統:為了保證活細胞的生理狀態,設備通常配備有溫度、濕度和CO2濃度控制系統。這些系統能夠在成像過程中維持細胞所需的最適環境條件。
4.圖像采集系統:包括高分辨率的數字相機或掃描系統,能夠以較高的幀率獲取細胞的實時圖像,通常配備自動化的圖像采集和存儲模塊。
5.軟件與數據分析平臺:自動化的軟件系統用于數據的實時處理、圖像分析、三維重建和定量分析。它能夠自動化地從海量數據中提取細胞形態、動態變化等信息,為后續的實驗提供數據支持。
應用領域:
1.細胞生物學研究:
活細胞成像技術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觀察和分析細胞內的動態過程,包括細胞周期、細胞分裂、凋亡、遷移等。通過熒光標記,研究人員能夠觀察到細胞內部的分子標記物,了解其功能及其相互作用。
2.藥物篩選與毒性評估:
廣泛應用于藥物研發,特別是高通量篩選過程中。通過觀察藥物對細胞生長、增殖、凋亡等方面的影響,能夠迅速篩選出潛在的藥物候選物。此外,細胞毒性測試也可以通過實時監測細胞反應來進行。
3.疾病機制研究:
活細胞成像技術對于疾病機制的研究尤其重要。許多疾病(如癌癥、神經退行性疾病等)與細胞內的特定信號通路或分子事件密切相關,使用活細胞成像儀可以幫助揭示疾病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和機制。
4.臨床診斷與精準醫學:
在臨床研究中,活細胞成像技術被用于研究疾病標志物的變化,為個性化治療和精準醫學提供理論依據。通過對患者細胞的觀察,能夠早期發現疾病,評估治療效果并調整治療方案。
5.細胞工程與基因編輯:
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,活細胞成像儀為基因編輯的實時監控提供了重要支持。研究人員能夠在細胞層面實時觀察基因編輯過程中的變化,為基因治療提供科學依據。
全自動活細胞成像儀的優勢:
1.高通量:能夠實現對多個樣本的同時處理,大大提高實驗效率,特別適用于高通量篩選和大規模實驗。
2.實時監控:與傳統靜態成像相比,活細胞成像儀能夠實時觀察細胞的動態過程,捕捉細胞的變化趨勢,提供更多的實驗信息。
3.高分辨率:通過精密的光學系統和圖像處理技術,活細胞成像儀能夠提供高分辨率的細胞圖像,能夠清晰地觀察到細胞內的微小變化。
4.無創檢測:由于成像過程不會破壞細胞,因此可以在細胞活力保持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監測。與傳統的固定染色法相比,這種方法更能真實反映細胞的生理狀態。
5.自動化程度高:自動化操作不僅減少了人為干預,提升了實驗的精度和可重復性,還能顯著節省操作時間。